臨終助念
臨終助念和關懷,在經文中記載佛陀在世的時候,曾多次教導弟子「關懷臨終者以及陷於親屬死亡痛苦中的人」,並親自做過許多臨終關懷的心理輔導工作。
至今佛教,尤其是漢傳佛教對這方面非常重視,因為臨終關懷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在漢傳佛教以主張禪凈雙修較為盛行。依凈土法門而言,其臨終助念和關懷,是目前流傳最廣,采用最多的一門課程。
《佛說阿彌陀經》中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給修凈土法門的人鋪上了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大道。又慈雲凈土文中雲「若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這是每個人都希望臨終時無所障礙,身心安詳與自在往生凈土。有時由於自身的習氣,業障和修學的不同,要真正達到「一心不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
又《地藏菩薩本願經》說:「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余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可見,除了自力的加持(如自己持咒念佛等)外,借助於他人的助念也可以極大的減弱臨終者的身心痛苦和恐懼,協助其保持正念,心無痛苦,在念佛中隨著彌陀大願往生西方凈土。所以人瀕舍報時,如果有法師,善士對家人勸慰,助念就是一種最大的臨終關懷。
我們寺院在安老方面對臨終關懷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不僅給予瀕臨死亡者精神上的開導和安慰,而且對剛剛往生者提供8小時的助念,甚至包括後期的出殯,海葬,土葬,樹葬,七七等輔導和助念,讓其在念佛中升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斷離對世間的執念,欣求涅槃寂靜之樂。謝世者命終後,如果眷屬為其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感恩之心,吃素,齋僧,放生,布施,積德修善並將此功德回向給亡者,幫助亡者減輕罪業,往生凈土或善道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幫助亡人求生凈土,又能給予亡者家屬精神上的關愛與鼓勵,緩解其失親之痛,種下菩提善根。佛教臨終關懷與助念,已經是當代醫學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臨終關懷機構對於有信仰的患者在臨終時都會請宗教人士作精神,心靈上的輔導或助念,讓臨終者身心安樂,無苦而終,才是他最好的解脫。
至今佛教,尤其是漢傳佛教對這方面非常重視,因為臨終關懷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在漢傳佛教以主張禪凈雙修較為盛行。依凈土法門而言,其臨終助念和關懷,是目前流傳最廣,采用最多的一門課程。
《佛說阿彌陀經》中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給修凈土法門的人鋪上了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大道。又慈雲凈土文中雲「若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這是每個人都希望臨終時無所障礙,身心安詳與自在往生凈土。有時由於自身的習氣,業障和修學的不同,要真正達到「一心不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
又《地藏菩薩本願經》說:「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余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可見,除了自力的加持(如自己持咒念佛等)外,借助於他人的助念也可以極大的減弱臨終者的身心痛苦和恐懼,協助其保持正念,心無痛苦,在念佛中隨著彌陀大願往生西方凈土。所以人瀕舍報時,如果有法師,善士對家人勸慰,助念就是一種最大的臨終關懷。
我們寺院在安老方面對臨終關懷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不僅給予瀕臨死亡者精神上的開導和安慰,而且對剛剛往生者提供8小時的助念,甚至包括後期的出殯,海葬,土葬,樹葬,七七等輔導和助念,讓其在念佛中升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斷離對世間的執念,欣求涅槃寂靜之樂。謝世者命終後,如果眷屬為其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感恩之心,吃素,齋僧,放生,布施,積德修善並將此功德回向給亡者,幫助亡者減輕罪業,往生凈土或善道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幫助亡人求生凈土,又能給予亡者家屬精神上的關愛與鼓勵,緩解其失親之痛,種下菩提善根。佛教臨終關懷與助念,已經是當代醫學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臨終關懷機構對於有信仰的患者在臨終時都會請宗教人士作精神,心靈上的輔導或助念,讓臨終者身心安樂,無苦而終,才是他最好的解脫。